纽约市场5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下跌
- 编辑:5moban.com - 18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在北美,34%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周使用Facebook來獲取新聞。光是2022年,12國家16%的受訪者使用TikTok。
文:朱弘川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(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,RISJ)近期公布2022年數位新聞報告,表明過往兩年因全球新冠疫情造成新聞訂閱激增的景況,目前已趨於平緩。資料來源:Digital News Report 2022 各國新聞閱聽人地圖,閱聽人兩極分化的程度在過去六年並無大幅增加 參考資料 As traditional news use declines, online news isnt making up the gap 完整調查報告內容,可參閱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2022年數位新聞報告網頁內容:PDF點此下載 本文經《卓越新聞電子報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更多卓越電子報文章 紙媒沒落、新聞串流興起媒體的轉型契機 傳統新聞室轉型:BBC如何利用Instagram吸引閱聽人? 延伸閱讀 躋身全球前五大社群網站,TikTok如何成為英美主流新聞媒體新戰場? 【講座】獨立記者朱淑娟:寫好新聞的十個心法,如何實現永續經營的記者夢? 2022年《路透社》紀念講座:動盪時期的新聞業——坦克、TikTok與信任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目前美國約有7%的新聞訂閱者會付費訂閱記者的電子報。英國的《BBC》能肩負不偏不倚的角色,美國缺乏一個這樣的角色,眾生喧嘩的媒體產業存在著非黑即白的爭論,並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,或許也讓閱聽人感到無所適從。資料來源:Digital News Report 2022 在「有時或經常性地不看新聞」的受訪者中,近43%認為新聞充斥太多政治和新冠疫情報導,29%人的認為新聞不可信 傳統媒體影響力下滑,網路新聞無法彌補缺口 RISJ從2013年便開始調查閱聽人在過去一周使用的新聞來源,但今年表示「沒有使用」的受訪者比例,從2013年的3%增長到今年的15%。
資料來源:Digital News Report 2022 英國的新聞閱聽人地圖 而美國,新聞受眾的兩極分化程度略高於英國,Kirsten Eddy認為,這突顯了公廣媒體在媒體產業中的平衡功能。資料來源:Digital News Report 2022 美國的新聞閱聽人地圖。由烏克蘭控制的城市尼科波爾(Nikopol)市市長亞歷山大・薩尤克(Alexander Sayuk)告訴《紐約時報》,該市經常遭到俄軍炮擊。
Photo Credit: BBC News 該核電站有六個壓水反應堆以及幾個核廢料儲存庫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BBC News 俄羅斯軍隊控制著歐洲最大的札波利沙核電站。《日內瓦公約》禁止攻擊核電站,根據《日內瓦公約》1949年第一議定書,如果可能引發洪水或核輻射造成「嚴重」平民損失,則限制攻擊大壩、堤壩以及核電站。他解釋說,一旦札波利沙核電站發生事故,它將會導致釋放大量放射性銫-137,它是核裂變的副產品,它以通過空氣長距離散播而聞名。
」 烏克蘭試圖通過使用具有針對性的「神風無人機」(kamikaze drones)進行打擊,但由於擔心擊中核反應堆風險,其軍隊無法使用西方國家最近提供的多管火箭系統。本文經《BBC News 中文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以自由和財富交換:俄據傳透過「華格納集團」,以特赦和報酬招募囚犯上俄烏戰爭前線 俄羅斯將在赫爾松佔領區啟動「俄化政策」、4艘滿載16萬噸玉米的糧船從烏克蘭港口啟航 美國提供「海馬斯」多管火箭投入俄烏戰爭,能否助烏克蘭扭轉戰局? 俄軍砲擊後控制全歐洲最大核電廠,烏克蘭警告:若發生核災影響將是車諾比的10倍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如果反應堆的外殼或是冷卻系統被損,幾乎可以肯定會發生核洩露。國際社會能做什麼? Photo Credit: Reuters / BBC News 核電站有6個反應堆。雖然沒有核輻射洩漏,但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 (Enerhoataom)說,位於烏克蘭南部的札波利沙(Zaporizhzhia)核電站——也是歐洲最大的核電站——的一個氮氧裝置以及一條高壓電線受損。聯合國原子能機構負責人葛羅西 (Rafael Grossi)早些時候警告說,該核電站「完全失控」,與此同時,俄國委任的官員指責烏克蘭為早些時候的炮擊負責。
核電站到底發生了什麼? 俄羅斯在今(2022)年3月初,即全面入侵烏克蘭後的第二週接管了札波利沙核電站。俄國和烏克蘭部隊之間的戰鬥十分接近在安赫德(Enerhodar)鎮附近的核電站,核電站其中一個建築物著了火,隨之引起全歐洲的關注銫-137擴散將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災難性後果,同時還可能污染農業用地從而影響未來幾年的收成。如果它們受到火箭襲擊或炮擊,無論是有意還是意外,都將會產生危險後果。
但同時,如果電廠為軍事而非民事用途,則可以成為打擊的合法目標。國際社會能做什麼? Photo Credit: Reuters / BBC News 核電站有6個反應堆。
本文經《BBC News 中文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以自由和財富交換:俄據傳透過「華格納集團」,以特赦和報酬招募囚犯上俄烏戰爭前線 俄羅斯將在赫爾松佔領區啟動「俄化政策」、4艘滿載16萬噸玉米的糧船從烏克蘭港口啟航 美國提供「海馬斯」多管火箭投入俄烏戰爭,能否助烏克蘭扭轉戰局? 俄軍砲擊後控制全歐洲最大核電廠,烏克蘭警告:若發生核災影響將是車諾比的10倍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「我們正在見證之前軍事行動中從來沒有見過的事情,」他說,「 俄羅斯正在利用核設施作掩護。烏克蘭獨立核能源專家科沙納表示,如果一枚火箭擊中其中一個反應堆,隨後的核洩漏將對歐洲、俄羅斯吞併的克里米亞以及整個烏克蘭都會產生影響。類似規定還適用於位於危險基礎設施附近的軍事目標,但不鼓勵打擊這類目標。核專家們說,除了核反應堆以外,札波利沙的核廢料儲存設施也同樣存在風險。核電站大火最終被撲滅,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隨後就此事件召開緊急會議,美國和英國譴責了對核電廠的炮擊行為。Photo Credit: BBC News 該核電站有六個壓水反應堆以及幾個核廢料儲存庫。
責任編輯:羅元祺 核稿編輯:翁世航 !function(s,e,n,c,r){if(r=s._ns_bbcws=s._ns_bbcws||r,s[r]||(s[r+_d]=s[r+_d]||[],s[r]=function(){s[r+_d].push(arguments)},s[r].sources=[]),c&&s[r].sources.indexOf(c)。」 以下是我們對該核電站局勢以及其潛在危險所了解的情況。
Photo Credit: BBC News 甚至連很少批評俄國的中國也表示對核安全擔憂。核電站到底發生了什麼? 俄羅斯在今(2022)年3月初,即全面入侵烏克蘭後的第二週接管了札波利沙核電站。
Photo Credit: Reuters / BBC News 俄羅斯軍隊控制著歐洲最大的札波利沙核電站。聯合國原子能機構負責人葛羅西 (Rafael Grossi)早些時候警告說,該核電站「完全失控」,與此同時,俄國委任的官員指責烏克蘭為早些時候的炮擊負責。
同時,還有核爆炸或氫爆炸的風險。他解釋說,一旦札波利沙核電站發生事故,它將會導致釋放大量放射性銫-137,它是核裂變的副產品,它以通過空氣長距離散播而聞名。非政府組織「核威脅倡議協會」(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)的高級主管羅斯(Nickolas Roth)告訴BBC俄語,這一情況是前所未有的。《日內瓦公約》禁止攻擊核電站,根據《日內瓦公約》1949年第一議定書,如果可能引發洪水或核輻射造成「嚴重」平民損失,則限制攻擊大壩、堤壩以及核電站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」 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? Photo Credit: Getty Images / BBC News 3月的監視錄像顯示,隨著俄羅斯軍隊的推進,核電廠開始發生火災。
此外,還取決於天氣以及風力和風向,它還會波及更遠的國家。而其後果則是極其嚴重、極其可怕和危險的。
當時,烏克蘭一名工人稱核電站遭到「直接炮擊」, 其中一個反應堆受損。」 烏克蘭試圖通過使用具有針對性的「神風無人機」(kamikaze drones)進行打擊,但由於擔心擊中核反應堆風險,其軍隊無法使用西方國家最近提供的多管火箭系統。
雖然反應堆在設計時是可以承受一定的外部壓力和破壞的,但卻無法承受實彈衝擊。從7月中旬開始,由於俄羅斯軍隊被指責從該設施附近地帶開火,人們對札波利沙核電站的安全擔憂開始加劇。但這似乎不可能得到執行,因為支持烏克蘭的國家擔心此舉會被俄羅斯解讀為直接參與衝突。烏克蘭已經請求國際社會「關閉札波利沙核電站上方的領空」——即提供防止該設施受到直接襲擊的空中防禦措施。
「他們藏身於核電廠」,他說,「因此他們將不會受到襲擊。俄國和烏克蘭部隊之間的戰鬥十分接近在安赫德(Enerhodar)鎮附近的核電站,核電站其中一個建築物著了火,隨之引起全歐洲的關注。
核反應堆最明顯的風險是,如果其中之一受到炮彈或火箭襲擊,外部的保護殼可能會受損。烏克蘭核能機構說,俄羅斯火箭損壞了目前由俄羅斯控制的巨大核電站的一部分,這也是令全世界許多國家警覺的一系列事故中的最新一起。
如果反應堆的外殼或是冷卻系統被損,幾乎可以肯定會發生核洩露。葛羅西補充道:「有關核安全的每一項原則都遭到違背。